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内容

现代工业中心:三年磨一剑 对标创一流
发布日期:2020-06-05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日前,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召开第22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精密机械制造实训基地、机加工实训基地以及网络教学环境新建改造提升方案。该3个新建改造提升项目将在2020年12月底前实施完成,总投入约3700万元。其他如数字创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化(包括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智能制造、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等实训基地的新建改造提升也将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方案编制,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项目建设,总投入将超过6000万元。

现代工业中心是中央、省财政重点支持的区域综合性共享型实训中心,也是常州科教城实现高职办学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一期于2007年建成,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基建投入1亿元,建成16个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装备投入1.5亿元。中心二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成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自建成以来,中心年均完成学生实训约4.5万人次(每人次实训时长2-7周)、社会培训约1.5万人次;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并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各类综合性服务,为常州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3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视察现代工业中心后说:“科教城办得非常成熟,你们的一些做法,给全国探了路子。我觉得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常州的经验值得推广。”

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标一流、争先进位”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书记齐家滨在科教城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更好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科教创新明星城建设,现代工业中心全力推进“实训基地新建改造提升三年计划”。本次“三年计划”将进一步打破园区高校之间的界限,按照系统化思维和无界化理念,改变原先“一校一楼宇”的建设模式,突出系统性、共享性,采用“五校一项目”建设模式,以实训项目为单元,集五校力量为一体,跨学校、跨楼宇,系统、集中新建、改造、提升各实训项目。同时,将对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更好地发挥实训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共享度。

(现代工业中心模具实训基地)

通过实施“三年计划”,现代工业中心功能将由“跨学校实训中心”向跨企业、跨学校的“双跨培训中心”拓展。现代工业中心将主动融入国家“百万扩招”“千亿培训”战略,加强与市、区人社部门联动,为地方企业员工素质提升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社会全体劳动者。同时,现代工业中心还将主动对接“1+X”职业技能证书要求,依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新标准,拓展实训内容,满足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要求;引进国际先进的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技术和培训体系,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稳步推进“三年计划”,现代工业中心组建了三级工作组。其中:推进领导小组(一级组织)与综合协调组(二级组织)由科教城管委会、现代工业中心与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相关领导组成;三级工作组包括12个“混编专家团队”,由管委会教育发展处、现代工业中心相关人员以及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专家组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混编专家团队”克服种种困难,赴山东莱茵科斯特、北京精雕、北京华晟经世、苏州博世等知名企业调研,并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仅3月、4月、5月,各“混编专家团队”就分别召开线下建设方案研讨会6场、15场、11场。

三年磨一剑,2021年的现代工业中心将完成一次华丽转身:建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精细、服务规范、环境优美,集实训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真实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现代工业中心还将争创国家级共享实训基地,把常州科教城的高职教育名片擦得更加靓丽。(工业中心  陈涛)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