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心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
发布日期:2025-02-11 |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案例脱颖而出,成为常州市首例入选多元解纷案例库的知识产权案例,充分彰显了调解委员会的创新工作成效与引领示范作用。 精准施策:创新模式破解批量纠纷难题 本案中,原告系某驰名商标的专用权人,因多家商户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提起诉讼,尽管侵权事实明确,但双方对赔偿金额争议较大。针对此类“事实无争议、金额难统一”的批量案件,调解委员会打破传统个案调解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合并处理、一并调解”工作模式,集中梳理案件共性、统一双方争议焦点,制定“一揽子”调解方案,既避免重复调解导致资源浪费,又显著提升纠纷化解效率,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路径。 专业赋能:释法明理推动商事主体共赢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优势,组建由资深调解员、行业专家组成的调解团队。一方面,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向侵权商户释明法律责任和赔偿标准,引导其正视侵权行为;另一方面,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建议权利人以合理赔偿金额平衡维权与市场生态,避免过度诉讼对小微商户造成冲击。通过多轮“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调解委员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帮助商户规范经营行为,实现“止争”与“促治”的双重效果。 协同共治: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鉴于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与“连案”的社会影响性,中心与市中院等单位展开积极合作,探索协同保护新机制,凝心聚力化纠纷,一心一意促保护。一方面,中心依托法院的司法指导,精准把握法律尺度,维护调解公平合法;法院则通过“诉调对接”机制赋予调解结果强制执行力,形成“调解先行、司法兜底”的纠纷化解闭环。这一模式不仅深化了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灵活、低成本的解纷选择,助力常州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的协同联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专业化、精细化调解服务护航企业创新发展,为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常州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知保中心 张寅)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18号科教会堂A座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