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常州中德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
| 发布日期:2025-11-24 |
|
赋能智造新引擎 驱动产业新未来 11月20日,以“赋能智造新引擎,驱动产业新未来”为主题的常州中德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接活动在常州科教城举行。活动汇聚中德两国近30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机构负责人,通过实地参观、专题演讲、技术对接与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化双边技术交流,推动产业务实合作,为常州智能制造升级与国际合作注入新动能。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参观了常州弗劳恩霍夫IOSB基地,并与区域重点企业展开深入座谈,围绕技术需求与合作前景进行充分交流,为后续对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致辞环节,弗劳恩霍夫IOSB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穆宏担任主持。市科技局副局长白冰天表示,常州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发展战略,着力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已形成规模超85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她指出,常州多年来积极推进"对标德国、对话德国、对接德国"的合作路径,先后建成弗劳恩霍夫IOSB技术展示转化基地、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等重要平台,持续推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实现特色化发展。本次活动将有力促进"常州制造"与"德国精度"的深度融合,助力本土企业精准对接德国先进技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德国汉堡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Lars Anke在致辞中强调,汉堡作为欧洲重要门户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高度重视与中国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他分享了汉堡在航空、物流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并表示双方在联合研发、双元制培训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期待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制造业体系。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王春喜介绍了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的建设成效。他表示,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他诚挚邀请常州企业积极参与联盟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在技术交流环节,上海理工大学中德中心主任周卫东主持主旨发言。德国电气与电子制造商协会(ZVEI)中国首席代表徐玲以《ZVEI通过电气和数字化推动智能制造》为题,深入阐释了电气技术与数字化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作用;中科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刘意杨研究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工业提质增效》,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优化工业生产与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仪综所专家卢铁林通过《工业资产管理壳标准化与实践》的报告,系统探讨了工业数据标准化与资产管理的前沿进展;穆宏详细介绍了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PLC open中国代表处唐明昱经理则从技术标准角度,深入解析了PLC open与智能制造的协同发展路径。
圆桌论坛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Lars Anke、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战略部部长潘学龙、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浩、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书记苏庆刚等嘉宾,围绕"中德创新与合作——促进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各具优势:德国以严谨的工业基础和卓越的技术创新见长,中国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未来合作应聚焦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人才培养共建、标准体系共制与应用场景共创,特别是在工业AI、低碳制造、自动化与能源互联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针对技术创新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嘉宾们建议应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构建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并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示范生产线和合作基金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 本次对接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德双方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相互理解,更为两地企业、科研机构搭建了高效务实的合作平台。下一步,常州将继续发挥产业与平台优势,推动更多德国创新资源与本地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常州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18号科教会堂A座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只处理网站问题。)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