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一座“大学城”的独特风景——《人民日报》报道常州科教城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09-06-12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这是一个风格独特的“大学城”,没有围墙之隔,道路绿地相连,弦歌之声相闻。在江苏常州,6所高职院校的名字并不引人注目,但它们却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常州科教城。

着眼集约式”  带来科学发展

2002年,在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大学城”之际,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放弃“大而全”,针对企业迫切需要的大批高技能人才实行错位发展,集中规划和建设了这个高职教育园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首批入驻园区。随后,本科院校江苏工业学院也入驻园区。发展至今天,常州科教城已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5万名,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

秉承“资源共享、集约发展、内外开放”的建设理念,常州科教城建设之初就坚持统一规划,学校之间没有围墙,学校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和教学资源共享。6所院校占地不到5000亩,实现了土地的节约使用和各类资源共享。

尤为突出的是,常州科教城着力构建园区内教育、科技和社会共享的公共教育、技术和服务平台,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建设了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拥有数控技术、汽车技术、模具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多个实训基地;建设了拥有20000G容量的图文信息系统;建成了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服务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

瞄准应用型”  培养全面人才

陈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大二学生,目前已拥有两项环保购物袋设计国家发明专利,由他设计的购物袋已在多家连锁超市进行售卖。

“高职院校决不能贪大求全,我们的主要目标就一个: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常州科教城负责人这样表示。

8年间,常州科教城的几所高校始终把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这里有“五种证书制度”,就是大力推行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外语、汽车驾驶等五种证书,从观念和能力上强化人才的“应用型”发展。这里不断培育和创新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目前已有省品牌、特色专业26个,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精品教材2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0部。这里还突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互动,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培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100多个,“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36个。此外,科教城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及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各种合作。

坚持走出去”  开辟广阔天地

5月初,常州科教城内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125家台资企业由此成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盟的成员,学院将与联盟单位成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为企业培养学生、培训员工。

围绕“应用型”,坚持“走出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常州科教城积极进行校企联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园区5所高职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集聚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活动,除了与企业合作共建1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检测等中心外,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60余个,校外就业基地800余个。据统计,常州科教城近年为江苏省内外160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与服务,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对接活动500余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近12万人次。

常州科教城的建设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常州、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这里98%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至少获得一项高级证书或两项中级证书,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每年2万余名毕业生连续多年全部就业,5所高职院校当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 人民日报 》( 2009年6月11日   09 版)   《 人民日报 》记者 申 琳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