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市委书记阎立调研科教城时强调:抓住机遇,奋力打造国内外一流高职教育园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发布日期:2012-04-20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17日下午,市委书记阎立一行来科教城视察调研工作。副市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王成斌陪同调研。

阎立一行先后考察调研了中科院常州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工业中心(高职教育共享实训基地)、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常州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交大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生物医药中心、江苏艾信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到一处,阎立都详细询问相关项目的研发情况,勉励科研人员加紧技术攻关,进一步推进成果的产业化,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阎立在调研中指出,省委、省政府正紧锣密鼓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其中首要目标就是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将会更突出,科技创新的政策也会更密集。机遇面前,科教城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211”目标,即通过3-5年的努力,集聚科技人才3万名、引进研发机构200家、孵化高新科技企业1000家、在读大学生达10万名,加快打造成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技术检测、科技创业、人才集聚、资本运作的中心,奋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座谈会上,王成斌从建设思路、发展历程、未来目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科教城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常州科教城秉承“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教城在集聚创新资源上花力气、在探索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错位竞争,资源共享,建成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园区是首批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也是江苏省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现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学院和常州大学一所本科高校入驻,有在校学生7.6万余名,建有16个大型的现代化共享实训基地。

二是集聚国际国内资源,打造一流的创新高地。截至2012年3月底,入驻园区的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553家,研发机构总数78家,其中公共研发机构总数22家。

三是建好载体,创新机制,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王成斌指出,尽管科教城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享有良好的声誉,但在内涵建设、规划布局、服务能力上仍存在不足和问题。

会上,阎立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科教城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对科教城下一步的工作,阎立强调五点意见。

一是优化功能,明确定位,建设“三宜”新城。加快从建“园”向建“城”转变,在建好高职校区、研发园区的同时,树立现代社区建设管理理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和延伸公共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教城科技、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效应”,争取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学”的现代新城。

二是整合资源,彰显优势,构筑创新发展特区。作为“一核八园”中的创新之核,科教城要坚持国际化、多元化、集约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孵化平台、协作机制和中介体系,尽快建设成为常州转型创新发展的特区,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多元引导,广开渠道,打造创新英才高地。创造一切条件,努力吸引和引进更多理工、化工、高新技术类的科研机构,同时不断提升现有研究机构建设水平。鼓励企业加大人才投入,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对引到我市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企业相应比例的资助。

四是突破瓶颈,集聚资本,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要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发挥好科教城科技金融中心等引导作用,加快建设金融服务数据库、高科技企业成长数据库等,促进投融资各方的合作。努力扩大创业投资规模,积极开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债券、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业务。

五要提升标杆,做优环境,高效服务助推发展。全市上下要把科教城的建设和发展,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和城市兴衰的高度来把握,在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优质服务上求突破,真正将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

科教城管委会全体委领导陪同调研。

 

(文/缪龑博 颜士秀   摄影/梅志国)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