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以机制创新推行“333”工程 常州科教城启动二次创业
发布日期:2014-09-12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为推动内涵发展,打造区域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日前启动实施“333”工程,以“应用开发与市场集成”为基点,大力实施引进并建设一批高品质公共研发平台,育聚一批高层次人才,转化一批高价值成果,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所谓“333”工程,就是围绕智能、设计、信息三大方向,从2014到2016年,建成3个高端研发平台,引育30个规模以上高科技企业,孵化300个创新型企业。
    其中,智能方向重点支持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控制、3D打印、人工智能等领域;设计方向重点支持工业设计、研发设计、产品设计及集成创新设计等领域;信息方向重点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互联、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嵌入式软件等领域。通过“333”工程的实施,使常州科教城在这三大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为全面完成“333”目标任务,常州科教城全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模式,探索综合评价、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制度,提升平台经济内涵;主动发挥创新之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与武进西太湖科技园合作范式,深化与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华罗庚科技园、中关村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全面合作,探索实施科教城与产业园区税收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完善企业孵育模式和扶持办法,构建“海归人才+本土资本”、“传统产业+科技研发”的孵化网络,对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产出规模的企业施行不同的扶持政策;针对科技金融,引导更多的本地社会资本落户园区,重点投向列入“333”培育计划的高成长性企业。
    与此同时,科教城出台一大批鼓励政策,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如高校院所研发人员创办企业的,3年内可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知识产权等可按至少50%-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园区高校可自主处置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所得收益按60%-95%的比例划归个人或团队;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等等。

(常州日报 姜小莉)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