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人民网:中德创新园区合作添平台 助常州智能制造发展
发布日期:2016-05-20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人民网常州5月19日电(冯人綦)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18日在江苏常州科教城开工,这是2013年底中国和欧盟领导人见证下签约启动的中德创新园区合作计划中,又一开花结果的国际合作项目。

    占地仅2平方千米的常州科教城,已成为常州区域创新体系之核,对于正在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名城的常州市而言,其智能创新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一季度,常州科教城营收逆势上扬,比去年同期增长64%。

    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开工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以下简称展洽会)的重要内容,18日,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在常州科教城开工。

    2013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常州建设中德创新园区。本次合作中心的落成,将作为中德两国合作的“平台型核心载体”,协助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高新技术转移与转化。

    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介绍,中心将在中德创新园区框架下,按照“德国技术+中国市场+常州企业”模式,加快建设这一平台型核心载体,通过学习借鉴德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科技合作交流,促其成为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孵化育成基地。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彼得·罗腾说,“德国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在尖端技术研发上独树一帜,但由于自身实力却有限,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与扶持”。他对常州“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认为,“这里的企业注重创造与创新,这一点与德国企业是一致的。”

    目前,常州市内累计有144家德资企业,常州在德国投资的项目超过20个。2015年,常州对德国进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

    常州智能制造步入“快车道”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次展洽会上,“常州智造”也让彼得·罗腾为之惊叹。在参观无人机、机器人等展台时,这位总领事数次向身边工作人员确认:“这些都是在常州生产制造的吗?”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些正是常州科教城企业的新产品。

    据了解,常州已形成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的产业链。2015年,常州机器人及智能数控产业链产值超过220亿元。“无论无人机还是机器人,成功背后的关键仍然是人。”一位多年关注常州科教城发展的媒体同行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创新型园区排行榜连续三年的第二名,常州科教城面积不大,但却瞄准了国际最前沿领域,引进培育年轻团队,全要素构筑利于创新创业生态,布局未来。”

    18日,国内第一家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智能协作机器人公司,遨博智能科技公司的机器人在常州科教城投产下线。公司负责人介绍,正是常州科教城的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让他们最终决定落户常州。

    据常州科教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教城,每天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申报6项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各类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累计近1400家。今年一季度,科教城机器人企业营业额已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勇攀高枝。新常态下,我们不再轻易摘取低垂的果子,科教城选择了一条艰辛之路,但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说。



视频详情见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相关报道 常州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开工建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