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常州日报:“两手”发力 创新驱动
发布日期:2018-05-14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本月18日,又将有一批新老朋友共赴常州“科技之约”——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

这个洽谈会,我市已连续12年举办,各界已习惯称作“5·18展洽会”。

每年“5·18展洽会”,围绕“创新载体、企业主体、资源集聚、环境建设”等主题,举办成果展示、技术发布、对接洽谈、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推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和服务等创新要素联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常州产业化,有效促进了常州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

这期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今年“5·18展洽会”,这里将有15场重点科技活动缤纷上演,包括2018首届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大会、2017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遨博科技大厦奠基等。每一场活动,都吸引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目光。

科教会堂门前的草坪一片生机,5月的鲜花吐露芬芳,最早种下的香樟树已有成人大腿粗。回望来路,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落户常州科教城已有12年。2006年,在首届“5·18展洽会”后,陈强院长便踌躇满志地来到科教城。那时,他满眼看到的是疯长的荒草。科教城还没有通公交车,出租车几乎看不到,晚上在空旷的“城”内甚至会让他感到些许害怕。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和科教城一起,在常州的南部厚积薄发,悄然崛起。

“这些年来,科教城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发展速度快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陈强说,以前车随便停,现在要到处找车位;以前是我们捧着技术上门找企业,现在是企业带着问题前来谈合作;以前是我们带着队伍去找项目,现在是项目来了我们要优选。如今的科教城,已有10多条公交线路经过。而南大常州研究院也早已有了自己的研发大楼。有恒产才更有发展的恒心,多年来研究院与常州企业合作项目近200项,企业新增产值超过80亿元。2014年12月14日,作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所的专家,陈强还与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这令他一生难忘。

经过多年建设,常州科教城探索的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促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常州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园区已拥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创立的31家公共研发机构和2500多家科技公司,2017年完成营业收入146亿元,科技人才累计已达2万人。

今天,当全球的目光再次扫过常州,常州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常州不仅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更将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

据统计,在“5·18展洽会”引领推动下,常州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由引项目向建平台升级,2017年底全市建成企业“三站三中心” 1448家。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积极利用“5·18展洽会”,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集聚了全市55%以上的企业研发机构、52%以上的孵化器、80%以上的产业创新平台、60%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41%的发明专利。到2017年底,常州累计引进20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办了1500多家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引进3500多项专利成果在常州转化及产业化。

以展洽会为依托,常州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不断增强。连续十二届“5·18展洽会”,累计展示成果近50000项,发布重大技术需求5000多项,现场签约项目695项,合同总金额510多亿元,直接促成12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落户常州,其中39.3%的项目带动了原有产业的技术升级,36.9%的项目实施降低了资源消耗,29.5%的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有效增强了企业创新实力,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常州有一大批企业成为“5·18展洽会”的常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持续开展科技合作。常州博瑞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了车用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太平洋电力和西南交大合作研发了大型智能环保节能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江苏华冠电器集团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交大合作研发了第三代核电高可靠长寿命开关设备,江苏宏微科技和上海交大合作研发了新能源领域用沟槽栅型场阻断IGBT功率模块,并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借助“5·18展洽会”,常州不断开辟国际科技合作空间,与以、美、俄、英、德、澳、芬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搭建技术转移、共同研发、活动开展的平台,引进了牛津大学ISIS技术转移中心、中英科技桥、中芬绿色创新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其中,2015 “中以常州创新园”揭牌,标志着中以双方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过程中,常州始终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关键环节,把“5·18展洽会”作为重要抓手,秉承“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理念,把政府整合创新资源做到最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政府和企业“两手”发力,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姜小莉)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