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就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汪泉赴常州科教城专题调研。他强调,科教城要扛起全市“创新之核”的责任和使命,围绕常州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这一定位,加快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耦合、教育和科技深度融合、人才和资本深度结合,厚积创新浓度、薄发创新成果,勇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当好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引擎。
汪泉一行首先来到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该所通过联合企业协同创新,已为83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1400多件,与企业共建24家企业研发中心,衍生孵化了17家高科技公司。汪泉感谢该所在助力常州企业创新,推进技术应用上所作努力,希望该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争做区域创新合作的“桥头堡”。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短交通、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开发,产品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覆盖全球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汪泉希望企业继续加大对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出更多产品,寻求更快发展。
汪泉来到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高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都在相关智能自动化设备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汪泉希望企业通过“科技长征”引进的高校专家教授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常州落地。
听取常州科教城情况汇报后,汪泉指出,今年以来,常州科教城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四项经济”,全力打造高职教育、创新研发、企业孵化“三大支撑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就科教城下阶段工作,汪泉提出五点要求:
一要更加重视发挥高校院所集聚的作用。一方面大力促进“经科教联动”,增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高校院所办学和科研水平,加快引进建设高水平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另一方面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既推动高校院所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撑和技术服务,又要让企业的需求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实现“校所企共赢”的目标。
二要更加重视促进国际创新合作。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尤其要加快启动区建设,推动国际国内一流创新资源在科教城交汇对接、形成优势。加快推进中德创新园建设,瞄准德国高科技企业,加大企业研发总部和功能性研发中心招引,打造国际化研发、孵化、转化、成果展示重要平台。
三要更加重视释放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加快落实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推进科研院所“一所两制”改革,积极实施股权激励、项目经理、人才双聘、合同科研等创新制度,支持研发机构转型,更好调动高校院所积极性、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活动。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要抢抓科创板机遇,让具有核心技术、拥有高效研发体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尽快登陆科创板,实现爆发式增长。要加快推进管委会职能转变,进一步简化入园企业的审批程序,推行“不见面”审批、“店小二”服务,实行“保姆式”全程代办。要拓展创新精准招商机制,组建小分队,深入大学大院大所进行项目淘宝。
四要更加重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一方面要提高自身聚合创新密度、提升创新浓度;另一方面要以自身的创新高密度、高浓度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市的创新发展。要始终牢记“助推全市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两大任务,让更多本地企业在科教城找到技术支撑,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孵化力度,支持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孵化器,让科教城成为常州创新型企业的摇篮。要树立“创新创业在科教城,成果转化在开发区”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建立与各辖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创新创业要素向全市辐射和溢出,真正做到“空间有限、创新无限”。
五要加快推进“科创走廊”建设。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启动科教城东边5平方公里的“科创走廊”建设,标志着科教城发展从1.0版本升级至2.0版本时期。科教城要与有关地区和部门一起精心组织推动,在产城融合、职住一体,先进产业、前瞻布局,国际合作、中以共建,生活生态、城市功能上精准规划、精细设计、精致建设。
汪泉强调,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将在9月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州科教城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用好《纲要》。对照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要切实抓好整改,确保整改到位。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努力在推动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新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领导韩九云、方国强参加调研。
(姜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