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人才热议“新能源之都”建设发展机遇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对江苏提出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首的“四个新”重大任务。
建设“新能源之都”,常州抓住了产业风口,赢得了起跑卡位的第一棒;要跑好下一程、领跑全赛程,把新能源风口变成风向,唯有牢牢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7月27日举行的共享“新能源之都”发展机遇科技人才座谈会上,来自我市高校院所、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动态、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对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人才集聚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5月,常州大学与中创新航共建的“国家能源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常州大学副校长王建浦介绍,常州大学67个招生专业中,有23个专业与新能源产业全链条相关。新能源相关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08位,其中博士417位。23个与新能源产业全链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超过1万人。王建浦认为,新能源之都的强劲发展后劲,需要一大批科技人才来支撑。他建议,通过常州市创新发展专项政策,支持在常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新能源产业相关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鼓励新能源领域企业与学校共育人才、共享资源,加大设立常州市新能源方向的研究项目攻关。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是由我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实施“532”发展战略打造的区域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永青表示,新能源产业不仅对常州有重大意义,更是全省的新增长点,还是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做好新能源之都建设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既要把握好当下市场脉搏,又要做好前瞻性布局。龙城实验室将结合常州新能源领域产业需求,立足该领域专用制造装备的自主研制,打造出3-5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产品,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
在常发展10余年以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国际巨头对电控行业的垄断,实现了解放、东风、上汽等主流整车厂和发动机厂的批量配套。目前企业年配套量超过20万套,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易控电子董事长、总经理李进认为,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新能源格局,体现出技术定义平台、场景定义产品、模式创造价值的特点, 需要围绕场景,进行“发储送用”全链条运营打通。常州相关产业链企业能力齐备,可以围绕这样的场景,形成“风(能)-光(能)-(制)氢-储(能)-换(电)-(电)车”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方案,协同高效开拓市场,形成“场景在外,产业在内,整合协同”的发展格局。
当前,以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正逐步成为支撑我国出口的主要力量。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亮表示,常州作为光伏供应链的主要聚集地,如何保持产业规模优势,避免产能过剩,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他建议,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规划,融入到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来观察。同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脉络,分析光伏、储能、氢能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规模和质量并举,打造城市产业护城河。他还建议充分调研产业链的完善度、品类的齐全度,加快形成开放协同、配套完善、互利共生的全产业链生态。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