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的时代表达者
四年前初到武进,便在空余时间了解常州这座城市,并被这座城市沉厚的历史所惊艳。她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历史上名人辈出。
常州是齐梁故里,出了齐高帝、齐武帝等十五位皇帝;常州自宋朝以来出了余中、霍端友等十七魁星;常州近代出了盛宣怀、张太雷、华罗庚、刘海粟等人杰,刘国钧等爱国实业家;常州籍院士 65 人,武进独占 47 人,全国第一,院士之乡。时代奔涌不息,迭进不止,这样一片沉甸甸却又散发新生的热土,领着土地上的人们一直向前。
城市未来的远见先行者
如果说武进铭刻着常州最为厚重悠长的文化脉络,那么常州科教城在我心中则承载着文脉传承的时代重任。
追溯常州科教城的诞生与发展,会发现她的崛起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必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常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放大。伴随着城市产业升级需求的不断飙升,高技能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常州亟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样的背景下,2002 年常州把全是高校集中起来,划出 5 平方公里,建成了全国首个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常州大学城。2005 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决策调整,决定在常州大学城的基础上,整合和集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公共科技、教育和服务平台,拓展大学城的功能,改常州大学城为常州科教城。常州大学城更名常州科教城,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变更,而是内涵上的丰富、转型和提升。
常州科教城的建设和发展经过 2006 年、2010 年、2014 年三次大的规划布局调整后,形成了现在的东、西区两个部分,东区是科研院所、高科技研发区和公共服务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上百所名校院的科研机构,形成了“常州无名校,名校聚常州”的生动局面;西区是由常州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院校组成的高职教育园区。六所院校之间相互通连,没有围墙。该园区是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被誉为“银领摇篮”。
在国家政策和城市规划布局的双重加持之下,所作为区域“创新之核”的科教城应运而生。常州科教城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致力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奋力打造研发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的高地。自当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创新与发展,以打造更加强劲的创新驱动引擎为抓手,全面推动常州科教城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研发新技术、壮大新业态。到目前为止,科教城已成为常州地区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最具创新特色和活力的一个区域,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是常州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风向标。成为驱动常州和武进前行的“超级引擎”。
(作者:常州元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倪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