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心里话: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朱锟鹏
一
自屈宋以来,荆楚大地诗骚绵延继踵,风人辈出。罗田县地处大别山核心区,朱锟鹏就出生在这个被誉为“千年古县” 的养生福地。故乡自然的山水人文孕育了朱锟鹏从小好学敏思的学习个性。当时他有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走出农村,考上大学,今后可以找份好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他考入了武汉科技大学(原武汉钢铁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强项之一。在本科期间,朱锟鹏每天埋头于图书馆自习室,刻苦学习;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
2003年,朱锟鹏来到“狮城之国”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2007年11月份获得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国际知名高校,很国际化,有许多外国学生来学习,外籍教师也很多,朱锟鹏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与国内不同,学校对课程要求很高。研究生每学期一般只有2门课,但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课程很前沿、深入,极富挑战性。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师资力量强,实验条件很好。机械工程系有很多国际知名的教授,知识渊博、学风严谨,比较自由,研究的项目都是当前国际上前沿课题,对朱锟鹏的科研帮助很大。与国内不一样,他同时有两位导师,一位教授是控制方向的每周朱锟鹏同时向他们汇报,一起交流。除了导师,他还与机械工程系许多教授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术上切磋交流,相互的往来一直保持到现在。
二
2011年-2013年,朱锟鹏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作学习,其间短期在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访问。德国洪堡基金于1860年在柏林设立,面向全球具有博士学位和年龄不超过40岁的优秀青年科学家遴选,年资助人数不超过500人,自1954年起,德国总统每年在总统府接见当年入选的洪堡学者及家属。自1953年至2021年,我国约2500名学者获此资助。朱锟鹏能获得此项资助,实属不易。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有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朱锟鹏在德国主要与该校一位教授合作,从事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研究,特别是在精密制造方面的技术基础。德国大学教授很少,一个方向一般只有一位教授,同时要求教授必须具备几年全职企业的经验,看重实际项目的工作。与国内不同,德国教授并不看重发表论文,研究工作都是从解决具体科学与工程问题出发,并不是以发表论文为目的,故能长期坚持冷门学科研究。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是国际上最早开展精密制造技术的研究机构之一,在精密超精密制造、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及超精密光学元件方面享有盛誉。在德英期间,朱锟鹏深深感受到,评判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是否强大,不在量而在精,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制造业万王之王——精密制造。工程机械、机床、汽车、冶金、石油、电力、铁路、奢品腕表等以精密制造为基础,航空航天、军工核心、舰船潜艇、火箭直升机等也无不仰仗精密制造技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可以放弃任何产业,唯有精密制造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经历,对我研究方向的定位和发展规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回国后,在先进制造研究所原有基础上成立了精密制造实验室,面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的重大需求,从事高性能精密制造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朱锟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团队在常州的研究工作,都是从解决具体科学与工程问题出发,并不是以发表论文为目的。对基础研究也坚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做到持之以恒,不盲目追求热点。”
三
2013年,朱锟鹏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从学者变身为研究员,在科研上其实并没有显著变化,他笑着对记者说:“因为我一直在从事科研,研究都是有延续性的,前沿的科学技术研究国内外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员需要带领团队从事项目研究。”
朱锟鹏主要从事精密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精密装备制造上的应用,在这个方面研究已近20年了,获得了国家和地方以及研究所多方面的支持,因此与团队一起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他深切期待这些研究能对国家精密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近年来,他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任务,与科研团队一起为我国运载火箭、导航、空间站等空天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有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阔胸怀的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入海探索宇宙奥秘的动机,并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逐步修正和完善探索过程,将无数探索和研究转化为造福社会和人类的成果。精密制造实验室团队与中科院硅酸盐所等研究机构一起为我国首台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无容器材料实验腔体子系统”的研制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该无容器项目的生产制造主要是在精密制造实验室完成的。科研团队历时五年共同奋战,攻克了复杂高真空腔体结构设计及制造、实验样品释放回收、样品悬浮位置控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无容器实验柜中“无容器材料实验腔体子系统”的研制工作。该装置可大幅度缩短宇航员操作时间,提高科学实验效率和人机工效。
回首来时路,风雨兼程。朱教授感受到,给他最大的人生启示就是: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并能持之以恒,就能收获自己的成功。2013年入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常州)并来到常州科教城工作,朱教授感觉到这里科研条件很不错,创业氛围也很浓,是我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产业发展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未来他期待着与科教城正筹建的龙城实验室在智能制造方向上有深度的参与及紧密的合作,在国家及地方重大需求方向承担更多的任务,为智能制造产业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