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科教城 >> 科技之美 >> 内容
印记丨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发布日期:2023-03-14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代表”心里话:

人活100岁,也就36000多天。但我们总要有情怀,在有限的人生里多做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事。

——陈强

说起常州科教城,就会想到一个标签式的人物——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强。

作为第一家入驻常州科教城的研发机构,陈强不仅是创业者和开拓者,更是常州科教城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实践者、受益者。从当年的一片荒地起步到今天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的发展与陈强个人的成长融为一体、血脉相连。

“干不好,没脸回去;干得好,没必要回去。”这是陈强刚到常州科教城时讲的一句话。扎根常州16 年,陈强用行动践行了他对常州这座城市的诺言。

怀揣梦想只身常州创业

“在南大你最多能影响3万人,到常州你至少能影响300万人。”2006年,陈强被校领导的一句话深深打动,怀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只身前往常州。

来常州以前,陈强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承担了863项目1项、973基础研究项目1项,并成为南京大学最年轻的副处长,无论教学、科研、行政,35岁的他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但身在高校多年,他深知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现实生产力,中间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他更愿意做那个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每次回忆初来常州科教城的情景,陈强都记忆犹新。

当时,常州科教城三期还未建,天琴湖畔杂草丛生,野鸡时时从芦苇中窜出。到常州报到第一天,紧张忙碌过后已是晚上9点多,公寓房间里没有毛巾、牙膏等生活用品,连热水也烧不了。他走了20多分钟,才找到小店。当时也没有食堂,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着工地民工一起吃盒饭。

在人员引进过程,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面试时,陈强差点被应聘人员家长以为是骗子:南京大学的研究院怎么会建在常州?好在经过解释,优秀人才留了下来。

相对高校,创建研究院,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包括初建时跟商家谈判买电缆、控制柜,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研究院成立第一年,光是电力增容、实验室改造、必要的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引进等费用就花了近500万元。

服务企业增值220亿

“推广科研成果要跟各种企业家打交道,开始确实不容易。”陈强感叹,与研究院建设相比,更难的是如何打开科研市场,为企业家提供专业技术对接和服务。

没想到,一个自己没有完成的小项目,为南大常州研究院赢得好口碑,也一下子打开了科研市场。

当时,新北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找到陈强,希望研究院能合成某个标准化合物,合作经费2.5万,时间1个月。项目签约后,研究院一名博士在实验室忙了10天后才发现,按照原有的设计思路根本无法按时拿出对方需要的化合物,而且纯度也得不到保证。重新做方案,则无法按时交货。

陈强找到企业负责人,告知原委,并把2.5万全部退还给对方。他提出研究院可以安排人员继续想办法帮企业解决问题,企业也可以重新找人研发。此时,企业负责人才说出实情,原来,他们在半年前就花10万元找某个研究所进行研发,一直没有成功。南大常州研究院,是企业最后的希望。

此后,陈强多方联系,最终南大一个以前做过该产品的校友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化合物,研发费用只有1.6 万元。

“在这个过程,我们一分钱没要,但从此留下了好口碑。企业负责人逢人就说,‘有技术难题就找南大常州研究院,他们特别讲诚信,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陈强笑着说。

与常州四药的合作,也让陈强印象深刻。合作10多年来,南大常州研究院与常州四药共同研发的4个新药已实现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中,针对企业主要产品抗高血压药——缬克,研究院研发了纯化新工艺,在不增加一分钱投入的前提下,使产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同时降低了药价。

10多年来,在陈强的带领下,南大常州研究院带先后与企业共建了3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协助常州企业建设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和3个省级中心;孵化了51个创新型企业、6家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4家企业已上市;承担企业委托开发、技术服务等项目近300余项,解决了大量企业技术难题,一大批科技成果落户常州,服务企业新增产值已超过220亿元。

家国情怀漫步人生路

陈强有个习惯,上车就能睡着。这种“功夫“,是被工作逼出来的。

“我平均每年要跑200多家企业,白天不是在外面调研、开会,就是有人来谈事情,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课题研究、写材料只能在晚上进行。”陈强说,车上睡觉能快速恢复精力,久而久之练就了这个本事。

从35岁到年过半百,陈强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常州,却也把许多遗憾留给亲人。

陈强初到常州工作时,女儿才7岁。一晃女儿都已长大成人,5年前,陈强到机场送女儿去国外读书,女儿突然问他:“爸爸,你参加过我的家长会吗?”陈强想了想说:“参加过,你读幼儿园的时候,你可能不记得了。”确实,因为忙于研究院的工作,有时周末陈强都无法回在南京的家,错过女儿成长中很多关键的节点,家里的事情都由妻子承担,这是他最感到歉疚的。

“我怀有朴素的‘家国情怀’,主要是受我父亲影响。”陈强介绍说,父亲是徐州一所中学的老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月18元的工资,他拿了16年,很多学习、晋升机会让给了其他老师。小时候,陈强家境虽苦,但经常被父母鞭策要多读书,长大后要做个有益于国家的人。

作为副组长,陈强参加了973二级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已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6件,获得授权32件,主持完成了60多企业委托课题,解决了大量企业技术问题,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从个人角度,算是一种奉献,同时也有很多成就感。感谢常州给了我很多荣誉。”陈强说,他先后则荣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常州市人民政府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人活100岁,也就36000多天,但我们总要有情怀,在有限的人生里,多做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事。”陈强说。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
详细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18号科教会堂A座 邮政编码:213614
联系电话:0519-86339345(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633911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