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常州发展的最大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以乡镇企业大发展为主导的“苏南模式”一度让常州触及顶峰,而从上世纪莫开始的 10 年,常州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州、无锡的新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本土民营经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唯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
“常州的路子走对了!”
车出常州城区,南行,不过半小时,便进入科教城。当世界认识到中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常州这 5 万家民营企业迫切地需要创新主体的引进。2005 年 12 月,一个全新的设想出炉——把“常州大学城”扩大为“常州科教城”:在已有院校的基础上,引入研发机构,和常州全市 5 万家民营企业进行对接,去破除高校、人才、科技资源紧缺的制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常州科教城时高度评价:“常州的路子走对了!”这是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全新转型之路,于是在科教城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都开始弥漫着创新的气息。
以“学”为基础
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长三角地区,作为地级市的常州没有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甚至与苏州、无锡比起来,它的知名度也似乎略逊一筹。但这里有的是诚意和一种自觉的紧迫感。作为“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常州科教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建设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更是补上了常州多年来高层次人才缺乏的最后一块短板。
以“研”为核心
创新主体的蓬勃发展,除了依靠人才的引进,常州科教城更是联合大院大所大学,建设技术成果汇聚的“精品库”、技术交易的“大超市”、技术转化的“连锁店”。在这个问题上,常州人自己显然看得更远,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常州科教城已然成为苏南区域链接高端创新资源、国际创新合作的引力场。2021 年,新增发明专利 700 件、新增授权专利 2100 件。科教城 6 所高校 122 件发明专利技术在武进高新区转化。
以“产”为目标
2008 年 3 月,在科教城会听到一个新名词“铭赛速度”,依托哈工大的高新技术,主要生产工业精密自动化装备及机器人产品的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常州科教城落地。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高水平建设中德创新园、中以创新园,更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常州科教城孵化、成长。
梦开始的地方
二十年的岁月,抹去了你我的青涩,淡然了你我的从容;二十年的岁月,睿智了你的语言,深邃了我的双眼;二十年的岁月,成熟了你的思想,坚定了我的步伐。二十年后的常州科教城依然是你我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秦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