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科教城 >> 教育之美 >> 内容
对话丨常州大学医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邓林红:师门三代传薪火创新高地从头越
发布日期:2023-03-05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代表”心里话:

在常州建设生物力学工程学科是比我在重庆大学利用老师的基础做科研更有意义的事情。

——邓林红

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梢,风吹摇碎一地金箔。学生昂首阔步去往教室,言笑交谈所学所想。这是国家重点人才项目计划入选者、常州大学医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邓红林教授每天上班都会看到的景象。他已经在常州科教城和常州大学度过了十年的岁月,在这里,他“白手起家”,把一个常州地区从未有过的学科建立了起来。

学于中西从头创业

邓林红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毕业之后因为喜欢创新型的工作,决定读研深造。在师兄的建议和个人兴趣的驱使下,他选择攻读当时非常新颖的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师从原重庆大学校长、我国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开创者吴云鹏教授,邓林红直言,“吴老师的硕士生很难考。”1986年,他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了几年,之后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的高校学习工作过,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担任众多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主要职务。

2007年,在老师的召唤下,邓林红选择回到重庆大学,继续帮助母校发展壮大生物力学学科。2010年,因为一次活动,他来到了常州。在此之前,他对常州没有印象,正是在此行中,他认识了常州大学的校领导,在校领导的真诚邀请下,他决定来常州大学发展。

放弃985高校的资源与优势,来到一所年轻的大学任教,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值得,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科研工作者应当围绕研究高深学问这一使命,发光发热,而不应当拘泥于大学本身的实力。此外,常州大学所位于的常州科教城作为常州“一核八园”中的创新之核,创新在这里蔚然成风,为科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常州科教城集群优势明显,与产业对接更快。如今的邓林红已是“常州通”,知道许多常州人都不知道的常州典故。

抱定宗旨砥砺前行

邓林红的师爷是从常州走出去的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冯元桢率先将力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开创了生物力学学科。邓林红的老师吴云鹏是冯元桢在国内开办讲习班时的学生,推动了国内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壮大。

师爷、老师事业珠玉在前,邓林红也想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不愿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自己搭建高台,看得更高更远。他觉得在常州建立起一门全新的学科专业是比他在重庆大学利用老师创立重大生物力学学科的基础做出学术成绩更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冯元桢是常州武进人,邓林红对师爷的家乡有着一种别样的向往与好奇。此外,常州医疗器械制造业比较发达,但是没有一所好的大学和专业的学科支撑产业的发展,邓林红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常州的产业发展,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于是,2012 年,邓林红拖着一个拉杆箱,孤身来到常州大学。

十年转瞬华发生。从无到有组织一支专业团队,建立一所研究院,发展一门学科,最终成功组建一个新的学院,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起初的几年,他在办公室支了一张床,住在办公室里,日夜工作、事必躬亲。如今的邓林红,两鬓已有些许华发,正是这些年操劳工作的见证。

焚膏继晷,成果斐然

十年间,邓林红没有一丝懈怠,在他的努力下,常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年时间,研究院就已有1 位长江学者、2 位江苏省特聘教授、3 位正教授、3 位副教授,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现已招收2届本科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0余人。学术研究方面,邓林红率领研究院团队在细胞微组织生物力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高灵敏性的微弦力学传感器并在其上构建三维细胞微组织,从而实现了对细胞微组织变形过程中作用力变化的实时测量。该研究不仅证实了细胞微组织在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差异非常巨大,更首次揭示了超软组织收缩过程中细胞收缩力与基质张力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1年9月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上,这是常州大学首次作为唯一作者单位在《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伴随学科建设步入正轨,常州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第一个市级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邓林红在谈及研究院发展情况时欣慰地说:“我毕生的事业都在这了。”择一城而居,集毕生精力于一事业,或许很辛苦,但自由探索科学的奥秘,静看桃李花开花落,或许正是科研人最大的幸福。邓林红表示,今后将继续扎根常州、立足常州,深耕学术,服务常州的产业发展。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
详细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18号科教会堂A座 邮政编码:213614
联系电话:0519-86339345(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633911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