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刚刚在外地开完学术会议的任玉荣教授马不停蹄地赶回常州,与贝特瑞(江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就动力电池新材料技术开发方面的进一步合作研究展开讨论。
任玉荣是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23年9月,她通过“双岗互聘计划”到贝特瑞担任企业科技顾问。近一年来,她借助在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协助企业开发了材料界面缺陷工程改性石墨新技术,攻克了天然石墨应用于动力电池存在的与电解液相容性差及首次充放电效率低等难题。她还与企业共同完成科技成果“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智能化生产”,共建新能源领域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未来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度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企业,真正产生实际效益,同时也能通过实践验证我们的研究是否真的有价值。”任玉荣说,“双岗互聘”带来了“双倍价值”令她颇有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体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其中特别提到,要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任玉荣所参与的“双岗互聘计划”,正是我市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一项有益探索。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我市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健全完善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机制,将人才培养改革“关口”前移到产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缺口”上,支持高层次人才在高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柔性流动,推动智力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调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在前期常州科教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初,我市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的意见》,明确2024年至2026年,每年遴选1000名以内高层次人才,在全市高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双岗互聘”,即支持我市高科技企业面向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人才,兼职从事技术、管理咨询,参与生产实践、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支持在常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我市高科技企业选聘高技能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兼职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专业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和科研合作等工作。
在前期申报过程中,我市按照“产才融合、按需匹配”的原则,发挥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三方的积极性,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高校建设、科技创新需求,分门别类配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互聘岗位,由用人单位自主申报岗位,人才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报名,实现“双岗互聘”结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促使人才多维度多岗位锻炼提升。
同时,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市用活激励“指挥棒”,按照“企业择优选聘+政府分类考核激励”的原则,根据获聘人才半年度工作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结果,分类给予人才工作津贴、考核奖励和留常奖励,切实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2024年度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两批聘用结果公布,来自全国的947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在充分调动本地高校创新资源的同时,我市还以开放创新的包容态度吸引了大量外市人才参与互聘,涵盖多所“双一流”高校。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副教授鲍益东正是其中之一,此次,他将到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数字孪生专家,负责设备性能及寿命预测。
“我和我的团队主要研究有限元仿真技术。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高功率充电桩和储能设备,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对力学和热学方面的仿真需求非常高。”鲍益东告诉记者,到岗短短一个月时间,双方已经初步商定了多项产学研合作计划,包括共同开发针对高功率充电桩的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针对储能设备的机械应力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并考虑联合申报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与此同时,任玉荣也获得续聘。“我们与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下一步,在动力电池新材料技术开发方面进一步合作之外,我们还将在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研究生教育上有新的合作。”对未来,任玉荣充满信心。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