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我市出台发展行动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02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让机器人上岗生产线,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并走入现实的各种生活景,以新质生产力实现常州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6年,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中成为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和集成应用高地,年产各类机器人整机10万台,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近日,我市印发《常州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政策红利和风口机遇的双重助力,展现常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三个小目标  五个大行动

围绕总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6年实现四个方面的细化目标。

产业规模上,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超150亿元,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0家。

创新能力上,建设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10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各类标准10项、发明专利50项。

应用水平上,在制造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累计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超1万台。

在产业生态上,以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打造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行动计划》部署了产业能级跃升、创新能力提升、典型场景示范、公共服务支撑、人工智能赋能五项行动14条重点任务。

产业能级跃升行动中,《行动计划》指出,要构建“一核一园多基地”,培育优质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到2026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超30家,培育系统集成服务商20家以上及机器人领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中,要建设创新载体,聚焦研发攻关和模式创新。到2026年,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培育机器人创新中心1家,新增各类专利超200项,实施机器人领域“揭榜挂帅”项目6个以上,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

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中,明确发展工业大模型,推动自身智能发展。到2026年,布局面向机器人产业的智能算力20P以上,开发1至2个国内有影响力的机器人领域垂直模型,并发布由大模型自动指令调度的自感驱控工业机器人。

产业聚集地  完整产业链

《行动计划》的制定,不仅源于机器人正迎来产业风口,更多源自常州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国内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我市拥有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在规模集聚、创新能力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近3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89家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超过136亿元。

 

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机器人年产量超过6万台,涵盖了协作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应用上,无论是全市的新能源装配、焊接领域,还是质检、包装码垛及种养殖等领域,都活跃着各类机器人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全市机器人整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近16%。在这些生产企业中,国内外龙头企业齐聚竞技。不仅有日本安川生产基地、韩国现代,还有世界知名RV精密减速器制造商,更有在锡焊机器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量排名国内第一、世界前三的国内骨干企业快克智能等一批领军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

人形机器人  按下“加速键”

面对人工智能涌动的热潮,如何将其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常州奋楫向前,找准机器人细分领域赛道,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在人形机器人应用的电机、减速机、驱动器、编码器等方面拥有专利91件,正面向人形机器人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高适应性展开技术攻关。预计到2025年,适应耐高温、耐冲击、防尘防水、防爆等特殊作业环境要求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将全面进入复杂环境实施救援任务。

 

睿尔曼智能科技公司专注于“灵巧手”研发,目前已实现五大系列共计10余款超轻量仿人机械臂量产化,产品同时可搭载语音交互系统,图像识别系统等。目前,睿尔曼机械臂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零售、新餐饮、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医疗健康、科研教育、航空航天等领域。

据了解,为推进我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从政策扶持力度、人才支撑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如,充分发挥龙城科创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作用;支持企业设立离岸创新中心,积极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团队,支持机器人企业申报“领军人才计划”“龙城英才计划”“双岗互聘计划”等人才项目,开展“新工科”教育等。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