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内容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丨把高科技“工艺品”变成“工业品”
发布日期:2024-01-05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茫茫宇宙

深邃、遥远、神秘

人类现有的技术

为探索太空

提供了最大的想象和可能

星遥光宇(常州)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建宇院士,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航天人。他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人首次“为月球量身高”的梦想;他主持下的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实现多项“世界第一”。

“我一辈子做航空航天的事也积累了很多技术,现在,中国商业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我要把这些技术进行产业化,让高科技的‘工艺品’变成‘工业品’。”谈起创业的初衷王建宇笑着说。

星遥光宇

由于自身“基因强大”,公司成立不久,就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商业航天试点,也是王建宇院士团队星载红外遥感及激光通信终端成果转化承载的运营主体。公司在红外遥感和空间激光通信两个重大方向上的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空间光通信载荷跟瞄核心性能指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研制了国内最小的星载红外多光谱载荷。

选择入驻常州科教城,是因为一段10多年前的“历史渊源”。

2009年,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常州科教城设立了“中科院常州中心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中心”,并于2009年12月注册成立了分支机构“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王建宇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也见证了光电所在常州的建设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常州是智能制造名城,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强。”王建宇说。

常州确实不虚此名。作为工业明星城市,常州实体经济发达,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5个,中国工业大奖、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工业规模总量突破2万亿元。近年来,新能源之都建设更是澎湃起势,投资热度全国第1。

星遥光宇从签约、注册,到装修、入驻,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市、区两级和科教城的关心和支持。 

“这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进展如此顺利让我没想到。正因为如此,可以让我们的团队很快到位,开展研发生产。”

据了解,公司核心创业团队成员7人,均为博士及博士后,曾参与“墨子号”载荷、“环境2号”载荷、“探月工程”成像光谱仪、天宫量子通信载荷等重大工程,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载人航天工程,高分专项。

公司成立一年多,星遥光宇公司在科教城内不显山不露水,直到走进实验室,才真正了解他们的技术“高”在哪里。  

王建宇有一肚子的高科技成果,哪些拿出来进行产业化?

“星遥光宇的产业化,就是做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部件,我们瞄准激光通信、红外遥感和通用组件三个方向。”王建宇介绍说,其中,激光通信的产品有摆镜式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和T型转台式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红外遥感的产品主要是星载高分辨率红外多光谱相机;通用组件的产品主要有空间二维转台、可见光相机、压电偏播台等。

“我身边的这台,就是一个用在卫星上的星间激光通信跟瞄终端。原来我们的设计不讲究美学,现在商业化了,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工业设计,‘体型’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王建宇介绍,该款产品是典型的激光通信设备,可以在太空中发出和收集几千公里范围内的激光信息。

除了研发和生产,成立一年多来,星遥光宇还参与了国家卫星互联网、国家电网探火卫星等重大任务,为多个商业航天项目提供了主载荷研制。

紧跟中国商业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步伐,星遥光宇的落户推动常州向这一产业高地进军。

“常州作为一个迈上GDP万亿之城的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些更‘出彩’的产业来支撑。常州的工业基础良好,非常适合发展商业航空航天产业。”王建宇说。商业航空航天产业是个“慢热型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但它是一个标志性产业,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当前,这一产业正在起步,谁走在前谁就领先一步。他希望,常州各级政府部门能更多地支持发展这一产业,吸引更多人才和团队,在这里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

人物档案:王建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现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院士是中国空间光学遥感和光电探测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了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环境卫星主载荷红外相机、嫦娥探月工程激光高度计/红外成像光谱仪、星载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集成系统等重大工程,“太极一号”总工程师。

(来源:常州日报)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