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要闻 >> 内容

关于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5-02-06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1.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涉及经营主体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的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常态化清理,持续破除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更好为企业发展稳预期、强信心。

2. 打造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

出台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迭代营商环境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擦亮“常享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法治护企举措,营造一流法治环境。完善涉企政策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推进行政合同履约监管,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

3. 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激励企业家领衔国家及省级重大创新任务和工程,推进“揭榜挂帅”,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创新平台,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质量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加强算力、绿电等新型要素供给,引导企业家加快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发展质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展,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探索按企业家创业创新贡献认定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成就感。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常态化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发挥常州人才科创集团作用,放大人才公寓留才兴才功效,深化人才礼遇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引才服务。加强总部企业引才留才支持,为总部优才提供健康保障、品质生活、出行便利等特色服务。

4. 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依法规范、审慎适用各类侦查调查、刑事强制措施,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涉企案件需要企业家协助调查的,注意方式方法,依法保障企业合法经营。高度关注外地执法机关在本地的执法活动,建立工作机制,依规依法维护好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5. 切实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常州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实行涉企行政检查清单管理,大力推行“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避免高频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落实“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防止“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完善国资创投容亏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6. 激励企业家诚信经营

完善信用修复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依照企业信用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推行企业以专用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减轻企业开具证明负担。建设“观、管、防、处、服”信用数字“驾驶舱”,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信用修复、信用评价、风险预警等服务。

7. 加强涉企金融支持

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优化“常系列”征信促融产品,加大多层次银企对接力度,完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优化银行信贷、产业发展基金、融资担保等联动的综合金融支撑体系,积极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对暂遇困难但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企业,深化资金链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和限贷。鼓励发展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耐心资本,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完善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协同促进机制。

8. 健全多层次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

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专题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健全领导干部分层分级联系企业家制度,落实常态化走访慰问调研服务机制。发挥“12345”“常州政企通”等平台作用,完善企业发展问题收集和协调解决闭环机制,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强对企业家的人文关怀。

9. 健全“常商服务卡”工作机制

进一步优化“常商服务卡”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探索一网通办理、积分制管理、精准化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家的获得感。

10. 健全企业家参与决策机制

市委、市政府建立常州高质量发展“企业家智库”,及时问计咨询、征求意见建议。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使政策出台更加符合发展实际、符合社会意愿。

11.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严格落实常州市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严管厚爱机制,帮助企业家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持续营造亲不逾矩、清而有为的良好氛围。

12. 挖掘新时代常商精神特质

广泛整合高校、研究机构、职能部门等研究力量,进一步挖掘新时代常商精神特质。深入解码常州工业发展史,依托刘国钧等工商业名人资源、各类工业遗存,系统打造常商精神研学路线。依规举办“常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以城市名义向企业家致敬。

13. 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鼓励激励力度,积极选树优秀企业家典型,发展壮大优秀企业家群体。加强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树立企业家光荣鲜明导向。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常商形象的文艺作品,讲好新时代“常商故事”。

14.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依法审慎发布涉企案件信息,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引导企业家重视信息安全,开展重点企业舆情实务培训,出台涉企舆情举报投诉指南,健全涉企舆情研判联动机制,及时监测处置蓄意炒作、造谣抹黑、诋毁企业家形象声誉等问题,维护企业声誉和正常经营秩序。

15. 优待厚爱企业家

加大对企业家的政治安排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作用。开展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等工作。

16. 深化企业家培训

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迭代推进“薪火传承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壮大新时代常商群体。统筹市本级、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家培训工作,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低效培训。

17. 支持企业家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完善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更多的金融、法律、政策等专业化资源,加快建设长三角(常州)跨境电商创新中心,更好服务企业稳健开展境外投资和产业链配套。

18. 引导企业家完善治理结构

支持企业家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选树一批优秀代表企业,让广大企业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企业家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培育,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19. 搭建企业协同发展平台

举办“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支持链主企业将更多本土优质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促进国企、民企、外企高质量协同联动,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开展应用场景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展。

20. 激励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

引导企业家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做新时代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典范。激励企业家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事业等,在促进就业、依法纳税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市委、市政府建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有关重大事项,持续深化新时代促进“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

来源:常州发布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