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提出《关于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政策落实、产教融合与人才激励并举,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作为联泓新科创新和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常州科教城依托全市“创新之核”的优势,以产教深度融合、政策激励人才和新质生产力生态构建,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常州样本”。
产教深度融合:破解“两张皮”难题
针对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痛点,科教城早在2006年便联合园区学校和企业共建现代工业中心共享实训基地,通过投入资金升级装备,打造了覆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实训场景,去年完成实训及培训6.69万人次。在此基础上,科教城进一步深化与理想、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出“理想订单班”“比亚迪订单班”,将企业生产线引入课堂,学生直接参与新能源电池组装、智能驾驶系统调试等真实生产项目,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2024年,科教城扩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推动947名人才在高校、企业间双向流动,实现智力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调配。企业技术骨干进入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培养;高校教授兼任企业技术顾问,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带动研发效率提升,改革经验获《人民日报》点赞。
政策激励人才:打通“最后一公里”
破解政策落实“打折”问题,科教城也有妙招。科教城及时修订完善“金凤凰高层次人才”政策,积极对接“青春留常”“龙城英才计划”等政策,持续升级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为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提供补贴,园区去年吸引博士以上人才261人,企业引进博士占全年博士引进总人数的48.3%。
随着“省级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先行试验区”的创建推进,科教城将继续强化政策引领,不断探索人才激励新模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布局前沿科技,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
常州科教城以“三年行动计划”为纲,聚焦"1028产业体系",围绕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搭建“产科教联盟”平台,拓展资源渠道,链接科技成果。此外,园区还鼓励高校院所聚焦未来科技前沿,吸引一批具有号召力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优良生态,让高技能人才提前适应前沿技术迭代,推动所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在今年两会上,郑月明代表还着重关注了烯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AI产业如何引领新材料领域的转型升级,他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一关注点与科教城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科教城亦将紧抓科技发展机遇,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数字信息等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建设,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