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是人才。常州科教城将科技招商作为开路先锋,凭借前沿项目与优厚政策,吸引众多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把产业培训当做坚实后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深度挖掘人才潜能,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在江苏生源纳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生源纳科”)实验室,许黄涛博士正在进行生物矿化蛋白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生源纳科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永信及其团队创立的科技企业,专注于磁性纳米材料仿生合成技术研究。2023年,公司入驻常州科教城。2024年7月,随着实验室建成,一批研发人才齐聚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许黄涛便是其中之一。
“我本人是跟着项目来到常州的,来到常州以后感受到了蓬勃朝气,政府也是给予了众多的扶持和补贴政策,住着人才公寓,生活补贴上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给予我更多信心留在常州进行项目的长期发展。”
在生源纳科和许黄涛一样,因项目来到常州的博士人才有5人,硕士人才有2人。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公司已申请两件发明专利。目前,依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技术基础和优势,公司进一步拓展纳米铁氧体仿生矿化技术的应用,开发出了兼具铁氧体卓越高频性能和金属软磁大功率性能的新型软磁复合材料和磁流体材料。
许黄涛介绍道:“磁性纳米材料可以覆盖到重金属回收、芯片、电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感材料,它都是可以替代的。”
科技招商汇聚人才,常州科教城围绕“1028”产业体系,以项目+团队的模式汇聚人才。目前,在园创新创业的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有51名,其中院士14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2名,在园博士以上人才达2026人。除了依托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载体,引进国家级人才、博士人才外,科教城还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跨学校实训中心,积极培育技能人才。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是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合作共建的CNC五轴精密加工实训基地,主要面向高职院校机械大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开展技能培训。
我们的教室和企业(车间)是完全是相同的,主要有四轴加工技术、五轴加工技术以及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主任周云曦说:“将北京精雕集团开展的相关的新产品技术研发案例转化为我们学生实训的案例和成果,可以更好地为我们常州本地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医疗器械装备制造和精密模具制造开发等产业提供服务,培养优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拥有机械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16个实训基地,以及中德智能制造双跨培训中心、北京精雕CNC加工技术实训中心等4个校企共建实训中心,每年接纳4.3万名学生实训,1.7万名企业和社会人员培训。
今年,科教城将着力实施高等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把现代工业中心从跨学校实训中心拓展为跨学校跨企业的双跨培训中心,推动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创建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高职院校建设机器人与数智化等五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强化科教城的人才培养能力与产业服务效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