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园区总览 >> 园区概况 >> 园区介绍 >> 内容

科教城简介
发布日期:2021-12-22  来源:科教城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科教城

园区概述

常州科教城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之核”,近年来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向改革要资源,以创新求突破,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融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先后创成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级中德创新园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中德创新园区入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总体布局

在园区总体布局上,分为高教园区、研发园区、孵化园区三大板块。在区域竞争上,从错位式发展、差别化竞争出发,紧扣内涵深化、服务提升、生态构建,学习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的经验,将载体转为平台,以平台引领企业,把创新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新增长点上。

园区定位

争当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领跑者

争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

当好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引擎

发展目标

建设“国际合作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科技服务核心区、未来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

重点任务 

打造“国际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培育、高职教育”六个新高地

高教园区

园区现有常州大学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和五所省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近10万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98.5%。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建设和创建高水平高职教育园区工作,园区集聚整合校所企优质资源,建成集约育人共享平台,首创资源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全方位协同育人新路径,形成了“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目前,园区依托引进的大学大院大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的“全流程教育链”。荣获国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奖数量及层次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常州大学综合实力继续攀升,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上,内地排名第53位,省内排名第9位,化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ESI前1%。2018年5月,常州大学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信息学院、工程学院、机电学院获评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积极推行“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实施“350”高层次人才互聘计划,协同推进园区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生态的发展新格局。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依托科教城国家级中德创新园区,深化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聚焦巴符州教育部开展新一轮职业教育合作谈判和协议签署,积极引进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研发园区

按照“面向未来,发挥优势,有限目标,重点跨越”的思路,坚持以应用研发与市场集成为基点,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对接。突出公共研发平台高端化,积极发展平台型科技服务,在更高层次上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注入动力。中科院和国内著名大学在常州科教城建立了31个研发平台,园区创成常州首个省属科研机构——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先进所、南大常州研究院、北化常州研究院入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总院江苏分院、大理工常州研究院、LED半导体照明研究院、湖南大学常州研究院、中科院常州光电所、中科院常州数控所等10个单位先后创成省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批复运行;联想控股联泓(江苏)新材料研究院快速发展;2018年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奖的前十一家机构中,常州占有六席,均在常州科教城。园区共有省级众创空间8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目前,园区入驻创新型科技企业近3000家。

5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天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创立2家科技企业。前沿科技成果加速涌现:纳恩博赛格威机器人、米家电动滑板车 、九号平衡车以及独轮和双轮平衡车等创新成果吸睛无数,纳恩博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能短途交通行业领导品牌。遨博(常州)研发制造的脑电波控制7轴机器人、AGV车+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教学单元、双臂倒茶机器人,以及轻型智能协作机器人相继亮相;天峋研发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续航时间和载荷能力是同级无人机的两倍,可完成海上及高原等恶劣环境的飞行任务。博睿康科技自主研发的无线脑电采集系统,毫秒级的高精度同步技术,实现多种信号同步、多人交互数据同步,以及数据智能云存储,广泛用于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数十家一流科研机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领先产品。仿人双足救援智能机器人、优弟机器人、电子防眩视镜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体现科技园区创新活力。

孵化园区

科教城起于教育,兴于研发,成于产业。孵化园区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使命,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紧紧扭住产学研用结合和市场配置创新资源这两个根本,紧紧扣住“智能、设计、信息”三大先导产业,聚焦 “制造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市场平台化、市场电商化”,勇担探索实践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任,以“高科技+新产业”企业集群为重点,一手抓领航企业和领军团队,一手抓链上企业和初创团队,加快做大做强做优科技公司,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向研发经济升级,凝心聚力主攻招科引智突破,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工业设计为代表的高新产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

 

以智能数字产业园、中德创新园区、省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为主要抓手,招引培育具有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增强载体带动效应,壮大产业集聚。园区平均月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亿元/月,增加到2017年的12亿元/月;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共建移动通信互联产业园,与电子科大签约共建“成电-常州未来通信创新中心”,与江苏电信全面合作打造科教城5G试点示范区。天正股份由归国博士创立,两年时间通过技术集成、兼并重组、远程诊断和平台运作等,快速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低功率激光加工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创了行业内唯一的“工业物联网+生产力征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架设沟通桥梁,迄今为止帮助工业中小微客户融资超过8亿元。纳恩博公司入驻园区后,实现了“从0到1”嬗变,成功引入小米、英特尔公司战略投资,荣登“2015年福布斯中国成长最快科技公司”榜首。佰腾科技在全国率先开发并上线“专利巴巴”,业已成为国内知识产权一体化在线运营商的龙头企业。遨博智能推出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及全国产化的轻型协作机器人产品,在科教城建设国内最大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

中德合作

2012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布鲁塞尔共同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随后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筛选合作项目,常州市与德国埃森市合作推进以常州科教城为主体建设“中德创新园区”,作为江苏省唯一项目入选全国12个中欧城镇化合作重点支持项目。2013年11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时任常州市市长费高云与时任德国埃森市市长莱哈德·帕斯签订《中欧城镇化合作城市项目意向书》,正式启动“中德创新园区”合作计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见证签约。2016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和欧盟驻华使团经过严格挑选,在全国三十对合作项目中,中德创新园区与其它三组合作伙伴被授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被遴选为“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成员单位。

中德创新园区按照“科教先行、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规划为研发园区、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现代商务区和生态宜居区五部分。其中,研发园区依托常州科教城,建设中德联合研发机构、技术示范工程,探求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产业园区依托武进国家高新区,以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为主导,集聚德资企业,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教育园区依托常州科教城与常州5所高职院校,开展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建设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现代商务区突出科技、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等,合作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生态宜居区突出文化建设、绿色生活、智慧城市,构建优美生态环境、交融文化氛围、和谐社区关系,打造中欧城镇化合作典范。2016年科教城以创研港6号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该中心将在中德创新园区框架下,按照“德国技术+中国市场+常州企业”模式,建设这一平台型核心载体,通过学习借鉴德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科技合作交流,促其成为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孵化育成基地。

目前,世界顶级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领衔的“江南克拉尼设计院”入驻科教城,获得北京冬奥会房车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设计打造全球首款纯手工制作超豪华房车;由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签约的中设设计集团与埃森市KZA建筑公司两家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德(常州)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科教城投入运营。

创新生态

从2013年起,科教城用生态理念来统合观念与认知。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中心,让人才成为主体与客体协调发展的自觉践行者,汇众智,集众力,既鼓励有理想的年轻人,特别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进入载体和平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又支持有才能和敏锐性的创业家,通过专业化公共服务,发展高科技新兴公司。积极引进和深化科技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以及公共管理、创业辅导等要素与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

研究制定《常州科教城关于聚力创新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创新人才十八条);统筹指导园区教育、科技、产业发展,突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进行全面布局,出台《常州科教城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工智能六条),突出高尖项目精准招引,突出骨干企业领航发展,创新型科技企业集群呈现蓬勃崛起势头;修订出台了《常州市科教城鼓励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更高层次把园区推向高质量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出台《科教城管委会工商银行常州分行关于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印发了《常州科教城加快企业发展双百行动计划》,建立了园区优质企业库。加快推广工行“小微贷”,同时深化与江苏银行、江南银行等合作,推广“苏科贷”及“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努力探索契合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系统,着力破解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金融“瓶颈”。把扶持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加快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对上市后备公司和优质科技公司实行入库动态管理,明确“一对一”服务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真正做到为企业办实事、为园区谋发展。做实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发挥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功效。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拥有核心技术企业通过股权置换、技术合作等方式快速成长。

围绕生态系统能力构建,凝炼出“双十步”系统工作法,遵循技术路径创造产品和服务,遵循商业路径创造公司和平台。定期组织开展金融“天使下午茶”、营销“安琪下午茶”、服务“半月下午茶”,加强人才、公司、平台同资本、市场、政府的有效对接、撮合、联姻,既为创新创业不断注入新动能和新资源,也有力增进创新创业公共治理能力,让生态系统葆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创办“科教学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或作学术报告,为园区研发机构、创新人才传播科技、教育、人文、艺术新知和学术动态,传播最前沿创新理念。

建成创研港、智能数字产业园、移动互联产业园、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瑞声科技大厦(研发总部)、哈工大铭赛科技大厦、美淼科技大厦、英诺激光大厦等重大载体,通过产业载体集聚产业实体,通过产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美丽科教城2.0版建设,不断增绿提质改造,建设了玉带环丘等精品绿化工程。目前,科教城绿化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植物300多种,初步形成了融园、林、城、水于一体,绿水青滩相依、鸟语花香和谐的园区新格局,成为各类人才筑梦圆梦的科技花园。

园区荣誉

国家级: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德创新园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工作站、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可再生能源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省级: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江苏省首批“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江苏省创业投资集聚区、江苏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技服务业)、江苏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江苏省“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目标任务

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改”即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强化改革担当,提升改革智慧。“两区”即推进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中德创新园区建设。“三融”即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研发经济深度融合、前沿科技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四效”即创新注重效用,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科技注重效益,发展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企业集群;平台注重效率,支撑产出能力和产业升级;生态注重效能,保障和引领创新创业。“五做”即做大主导产业、推动公司引育新跨越,做精高端平台、推动科技研发新跨越,做高教育园区、推动人才培养新跨越,做优双创生态、推动服务效能新跨越,做强基层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新跨越。

发展愿景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园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科技长征”精神,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系统化思维、高质量发展和协同性创新,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研发经济深度融合、前沿科技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创新更加注重效用,科技更加注重效益,平台更加注重效率,生态更加注重效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持之以恒促创新,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各类人才离梦想实现最近的地方。到2020年,力争实现在校大学生达到10万名,新增授权专利2000件,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入驻企业和机构突破4000家,培育挂牌上市公司突破50家。

组织机构

内设职能机构9个,均为正科级建制。

(一)办公室。统筹安排和协调党工委、管委会日常事务;负责文电、会务、机要保密、接待、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信访、调研、督查等工作;负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负责值班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

(二)党群工作处。承担党工委、管委会机关和直属单位以及园区组织、宣传、意识形态、党风廉政、统战、群团等工作;指导直属单位和入驻机构做好基层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统筹做好园区知识分子工作;协助园区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组织人事处。承担党工委、管委会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人事、机构编制、教育培训、工资福利、绩效考核、出国(境)管理及老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做好组织人事工作;配合做好园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四)科技创新处。负责园区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和国际合作工作;对接各级科技部门、人才部门条线工作,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做好相关政策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指导直属单位开展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及项目申报、管理等,推进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和创业孵化工作;统筹科技用房管理工作。

(五)教育发展处。牵头起草园区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和方案、政策;负责园区教育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指导现代工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开展工作;协调服务园区教育事业发展、国际教育合作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工作。

(六)经济发展处。负责产业培育、科技金融、股改上市和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分析工作;对接发改、工信、商务、金融、市场监管、军民融合等条线工作,联系相关行业协会,做好政务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开展招商引资及项目申报工作;研究拟订园区产业规划和政策、创业服务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七)财务管理处。负责部门预决算和绩效管理;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及园区财政性资金的审计监督;指导直属单位开展财务和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对直属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及财务审计检查工作;负责园区单位的财税服务工作。

(八)建设管理处。负责直属单位工程建设,协调园区各单位建设项目的规划、报批和管理;负责园区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和维修维护;负责政府采购、内部招投标以及对外包服务单位的监督考核工作;协助做好交通、治安等管理工作。

(九)安全环保处。指导督促园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日常检查、专项整治、应急救援等工作;配合武进区应急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工作。

直属单位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成立于2006年11月,是中央、省财政重点支持的区域综合性共享实训基地,是园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高等教育集约发展的重要体现。

现代工业中心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对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紧缺人才的需要,集中建设了设备先进、规模较大、专业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富有特色的实训基地,是一个集公益性、社会化、产学研结合于一体的实践性教育平台、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职业培训平台、终生学习平台、科技与社会服务平台。

现代工业中心遵循“联合共建、统筹管理、内外开放、充分共享”的原则,由国家、省、市、园区五所高职院校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由园区管委会与五所高职院组建的理事会统筹管理,面向区域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全面开放、充分共享。全面探索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设施的使用率。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挂“常州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牌子)是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的自收自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设综合办公室、社会培训科、实训运行科3个职能机构。中心负责园区实训基地建设与日常管理,负责各类相关项目、设备、设施日常管理,开展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园区各类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申报,协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二)协调并负责园区共享实训基地的新建、改造、提升,组织开展共享实训基地的项目立项、方案编制、审核论证、委托承建、设备采购、项目验收和实训模块开发、教材编制、师资培训等工作。(三)负责园区内各共享实训基地实训、培训的需求协调、计划编制、任务落实,负责实训、培训的秩序管理、巡查督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四)负责开展考级考证、技能竞赛、社会培训、产学研合作、资产租赁等社会服务。(五)负责园区各类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维修,做好各种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技术档案建设。(六)负责园区各共享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制定并执行共享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负责各共享实训基地管理团队的组建、考核、评估及奖惩等日常工作。通过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园(校)企联合学院等多种形式,构建政、产、学、研、用、资、介结合,园、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推进大学生创业和国际合作的有效载体。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成立于2008年4月,现挂“常州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牌子,为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直属的差额补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综合服务部、产学研促进部、国际合作部、创业发展部4个职能机构。中心负责园区科研院所的引进、服务和管理,负责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建设。

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园区科研院所的引进、服务和管理,推进公共研发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二)负责园区科研院所各类项目的组织和申报。(三)负责组织园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负责园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成熟化、转移转化和开放共享。(四)负责引进国际技术成果转移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五)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建设,负责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孵化和要素配置能力。

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16年12月获批筹建,2017年5月通过验收,是首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设立的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性机构,为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直属的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副处级),业务主管单位为常州市知识产权局,业务指导单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中心按照工作职责内设综合管理部、流程管理部、预审服务部、快速维权部、综合运用部5个职能机构,按照定位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中心一期硬件设施投入400余万元,建设了巡回审理庭、办公区、展厅、受理大厅、机房等。除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导航预警等业务外,相关主体还可办理缴费通知书自取、费减审批通知书自取、授权通知书自取、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咨询等各类文件业务。中心系统配备智能化设备,便于开展专利复审、无效宣告、行政口审等工作。

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相关产业知识产权方面保护、维权等服务工作,围绕常州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要求,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等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中心立足常州、面向全国,围绕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价值专利”为奋斗目标,加快建立与行业组织、服务机构沟通协作常态机制。依托产业联盟,以项目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为牵引,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共同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提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常州科教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常州科教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教城集团”)成立于2021年3月29日,注册资本11.38亿元,总资产规模85亿元,股东为常州市人民政府,是常州科教城市属国有平台公司。



科教城集团下设常州科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长江龙城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科教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1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招商孵化、创新服务、产业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园区管理、学前教育、商业综合体等领域;设立规模10亿元的科教城产业引导基金,以金融资本为创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集团按照“投融结合、招培并举、资产优化、运行高效、清廉务实”的总方针,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向“十四五”新时期,科教城集团作为“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将紧扣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和“532”发展战略,科教城“五区六高地”建设目标,着力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的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国际化视野不断探索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推行“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集聚孵化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形成“开放融合、创新引领、共创共赢”的核心精神,争创国内领先的科教创新园区和创新策源地,争做具有一流竞争力、持续创新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国有平台公司,争当国内高科技园区开发运营的领跑者和新标杆。




城内院校  

常州大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区位优势

常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江南古城,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和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装备制造名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常州科教城作为区域“创新之核”,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与创新的力量!


交通信息

乘坐2路、302路、320路、70路、503路、B11路到常州科教城站下车。轨道交通1号线设科教城南、科教城北站点。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